防水行業產能過剩,但有效供給不足
發布日期:2022-01-11 10:20:43 來源:晉江樂天軒建材貿易有限公司
自改革開放以來,防水行業隨著房地產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。但由于防水行業屬于輕資產行業,入門門檻低,市場上防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,且具有市場集中度低的特點。跟其他建筑材料行業不同,防水行業前50名的企業市場份額只占到23%左右,與水泥行業前10占53%相比差距甚遠。而這也意味著,防水行業在一定程度上,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巨頭企業來規范市場,引領市場的發展。
1、防水行業落后產能過剩 有效供給不足
近年來,中國各行各業都面臨這產能過剩的問題,防水行業也不例外。統計數據表明,2013年~2015年,防水行業連續三年新建各類卷材生產線200多條,新增產能20億平方米以上。預計2016年防水行業預計還將新增80~100條線,一條線以1000萬平方米產能來計算,2017年還將增加10億平方米的產能。
面對防水涂料行業這么大的市場份額,我國建筑的滲漏率卻依然很高。“目前防水行業產能利用率僅為40%,可以說產能過剩非常嚴重。”中國建筑防水協會秘書長朱冬青在某次采訪中提及到。根據中國建筑防水協會的調查數據,我國主要城市的建筑屋面滲漏率高達90%以上。或許受抽查樣本具有局限性的影響,以上數據并不能很全面反映全國的建筑防水情況,但在一定程度上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。
目前,我國防水涂料行業中小企業偏多,擁有生產許可證的正規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60%-70%,市場競爭激烈,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。從目前我國建筑滲漏率高達90%以上這個數據可以看出,防水行業提供的產品并不能真正滿足老百姓的需求,是落后的產能。真正符合社會需求的不滲漏的防水工程仍然不足,也就是有效供給不足。
2、推進“供給側改革”政策 拓寬需求側
不可否認,由于長久缺乏自律和監管,加上在利益的驅使下,防水行業技術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,山寨橫行,偽劣乘風,落后產能過剩已經成為一個現實中的問題。因此,通過“供給側改革”政策,從源頭上控制產品質量,提供有效供給的防水行業首先要做的事情。
2016年,作為“十三五”開局之年,是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。在剛結束不久的全國兩會上,“創新綠色發展”、“供給側改革”、“工匠精神”等話題的提出,對防水行業未來的發展進行了預判。在中央精神的貫徹下,為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,不被市場淘汰,防水行業企業有必要進行轉型升級,淘汰落后產品、落后設備和落后技術,從而逐漸達到淘汰落后產能的目的。
正如上文提及到的,目前防水行業存在的主要矛盾表現為:一是品牌產品與假冒偽劣、非標產品間的矛盾。二是社會日益增長的品質需求與行業有效供給不足間的矛盾。放眼望去,很多企業到現在還保持著傳統的競爭思維方式:低價競爭、生產非標,這些行為都與供給側改革背道而馳,如繼續發展下去這部分企業將無路可走。
而通過供給側改革,防水涂料企業加強內部轉型升級,體質增效,加快培育形成防水行業依據市場新需求為導向的新供給,激發新動力,促進新發展,有效應對經濟增長下行和經濟效益增速下滑,推動防水行業實現高質量、高效益、可持續發展。
同時,防水企業還要關注綠色發展,如智慧城市、海綿城市、管廊工程等,將供給側改革要和擴大有效需求相結合,挖掘市場的有效需求。
3、涂料產量增速放緩 防水產品商機在何方
受新常態大環境影響,2016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。特別是步入2015年以來,房地產高庫存已經成為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。跟其他細分下的涂料行業一樣,隨著房地產投資與開發增速的放慢,防水產品在一二線城市的市場也日漸趨向飽和。但隨著新農村房地產市場建設以及新型城鎮化建設速度的加快,防水行業蘊含的商機依然不小。
在今年的兩會上,國家積極積極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和新型城鎮化建設,不少地方面臨拆遷重建,棚戶區住房改造,對于建筑建材需求巨大,這對于防水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的消息。其中,海綿城市、地下綜合管廊、棚戶區改造等作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,對于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容小覷。
防水企業為爭取到更大的市場份額,就必須要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,淘汰落后產能,加大節能環保力度,大力發展綠色建材,在既有建筑屋面翻新等領域尋求商機。因為無論是住宅建設還是棚戶區改造,海綿城市還是地下綜合管廊建設,防水都是其重要的基礎功能,也能從中受益。